2013年7月28日 星期日

第二屆 全國神將創藝競賽 名次公佈

第一名:台北聖天民俗技藝團 金獎錦旗一面、獎金12萬元

第二名: 府城靈山軒  顯敬會 銀獎錦旗一面、獎金5萬元



第三名:龍義會館 / 銅獎錦旗一面、獎金3萬元


優勝:好神氣錦旗一面
天然慈惠堂
北投聖安宮 南天聖帝會
景美十五份廣文軒
蘆洲合義社

以上,恭禧所有參賽隊伍精采的表演,本屆藝文祭在全國神將創藝競賽完美落幕,大家相約明年見!!

2013年7月26日 星期五

第二屆 全國神將創藝競賽,作伙來尬將


「2013三重藝文祭-全國神將創藝大賽」將於7/28(日)在新北市三重區向日葵廣場熱烈展開,繼去年神將創藝競賽獲得許多民眾及參與團隊熱烈回響,期盼讓台灣獨有的傳統陣頭文化,透過三重藝文祭活動,吸引來自各地的民眾,更能完美的傳遞在地文化,更希望能讓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今年將號召全國更多神將一同共襄盛舉,將有傳統陣頭表演,搭配震撼音樂,表現出台灣特有傳統文化及藝術之美;在藝陣文化中,更有許多結合創意陣頭參賽,將傳統融合創意舞步及音樂,將傳統文化與流行文化巧妙結合,陣頭文化也可以很藝術,讓民眾享受視覺及聽覺的震撼~ <詳細內容>

2013年7月20日 星期六

7/21(日) 2013三重藝文祭活動~緊來喔!!

7/21(日) 2013三重藝文祭活動

三重藝文祭慢跑活動
上午6:20起跑/疏洪運動公園(新北橋下起跑。

河左岸藝廊
am10:00~pm5:00/天天開展(星期一休館)/三重社教館(三重集美街60號)。

文創部落
am12:30~pm4:30手作市集等著您/2:00~4:00 戶外舞台肚皮舞、騷莎舞、流行國標舞、太鼓表演等著您!!三重社教館旁玫瑰公園。

低碳生活講座
廢棄物大復活.蝶谷巴特拼貼_賴怡蓉講師
/pm2:00~4:00  / 三重區社教館內<免費課程目前已額滿,可現場繳交150元體驗如何用蝶谷巴特讓廢棄物復活。

精采活動快快來喔!!

2013年7月12日 星期五

2013三重藝文祭 7/13開幕活動取消通知

因蘇力颱風來襲,原定7/13 下午2:00,2013三重藝文祭開幕活動取消,7/14(日)活動正常舉行,謝謝!!

三重藝文祭執行小組 敬上

2013年7月2日 星期二

味道的地圖

味道的地圖

 
 


知名部落客史丹利對三重美食讚不絕口
人們常說三重埔住的人,多半都是中南部上來的人,或者更直接說是雲林、彰化、嘉義來的
人,雲林同鄉會在三重非常龐大,至今仍是地方上非常活躍的社團。這樣的說法,彷彿暗示著一種「移民想像」:三重埔大部分吸引了雲林嘉義(南部)人。在相對優越感的心態上,不斷拉開三重與台北在文化上的距離。
 
事實上三重埔的都市發展歷程,跟台灣整體由農轉工的過程非常一致。日治後期台灣雖已進入工業化初期,實仍以農業縣市才有能力支持龐大的人口。台灣最大的糧倉(雲嘉南)人口總數更居全台之冠,其次中彰地區。因此在後來三十年快速的工業轉型期間,三重人口從不到二萬七千多人,迅速暴增至三十多萬人,三重大量吸收了從農村釋放出來的勞動人口,忠實地反映了台灣農業時期的人口分布情況。三重交通便利、居住門檻較低,讓每個人都能在這裡落腳、找到重新開始的機會,相較於台北市、中永和、新店等區域有較多因為特殊政策而形成的公務行政、教授學人或軍眷等人口特色,三重可說是具體而微的台灣縮影。這樣的結構特色,反映在文化所有的面向上:飲食、結社、宗教信仰、甚至是政治取向。
 
在三重,可以輕易的隨處找到台灣各地美食,傳統古法或新潮創意都有,百花齊放、口味多元又滋味美妙,不必太擔心踩到地雷。Q嫩彈牙的「五燈獎豬腳」是來自彰化鹿港的口味,每晚鬧哄哄的「躼腳羊肉」來自雲林北港,「蚵仔煎大王」的鮮甜蚵仔來自嘉義,自強路上有個「台南鱔魚麵」人人讚嘆,新興街的「客家米苔目」一吃就忘不了,老闆一家人仍會不時用客家話溝通…。難道沒有來自東部的好味道嗎?當然有!仁美街有個來自花蓮玉里的臭豆腐讓網友極力推薦,當然也不能漏掉隱身在街巷裡的原住民部落美食,甚至還可以在傳統市場的菜攤上驚喜遇見賣檳榔心、檳榔花…的部落常用食材。更多的移民飲食雖然未必將原生家鄉當作訴求重點,很可能化身在各種小吃部、熱炒店、日式料理、黑白切….裡隱隱透露移民密碼。嘴巴要夠刁鑽,才能吃出不斷融合創新的美味記憶。

2013年6月20日 星期四

武風鼎盛

昔拚武術、今瘋體育

 
 
三重的武風鼎盛,種類非常多元,包括宮廟因祭祀而需要的陣頭、各縣市移民從鄉里帶來的各派武術,以及日治時代政府鼓勵的機關行號舉行運動會而促成各項體育社團發展。不過當時體育社團多僅存在會社和學校裡,在民國後才在三重逐漸有常設的獨立社團出現;而這反倒成為今日三重在體能訓練上最主要的型態。在三重最大的體育社團即為「三重區體育會」。

 

昔日因運動會衍生而來的體育社團多以工廠為主,如:金鋼鐵工廠-棒球隊;中央印刷廠-籃球隊、足球隊;麗泉印染廠-排球隊;幸福水泥公司-籃球隊;四維膠帶公司-培養網球選手(王思婷);台灣田邊製藥公司-桌球隊……等。民國38年先由三重仕紳倡議成立台北縣體育會,後來各鄉鎮市紛紛成立體育會,三重也由三重鎮公所成立了「三重鎮體育會」而延續至今。

 

而早期台灣人普遍以「南拳、北拳」等各流派的武術(台灣人稱「國術」)做為鄉里團練,三重很多國術館,員生廣泛;但除了強調自保強身的太極拳較早(得於民國70年)加入體育會外,武術這個項目則一直要到民國92年才在三重體育會裡正式成立委員會。而台灣各地隨著宮廟發展的陣頭則只有舞龍、舞獅這兩項成立委員會。

 

2012年,三重體育會也響應【三重藝文祭】,將全國慢跑賽納入了藝文季的活動項目之一,當年還以這項慢跑活動做為三重藝文祭的開幕項目,是取「飛躍的三重埔」之意,期許藉由眾志成城的力量,讓三重真的能在城市形象上飛躍起來。自此,慢跑成為【三重藝文祭】中全民最容易參與的項目,展現三重人陽光般活躍的精神。

 

三重這樣高度發展的都市,竟然還保留很多武術學習的師資和學習環境。隨便出手就是一部歷史。這樣的三重,怎能不迷人呢?

 

 

2013 Special大放送:(有興趣參加的朋友,歡迎上【三重藝文祭】官網查閱「奔跑吧!三重埔」)

 
7/21 上午620起跑/活動地點:疏洪運動公園(新北橋下起跑)

2013年6月19日 星期三

工藝百匯、匠心獨具


工藝百匯、匠心獨具


在三重,其實有著非常多的才藝教室、書畫室、手工藝行。這其實並不奇怪,三重廣納百川,勢必人文薈萃的情況下,在歌仔戲仍流行的時代,三重便是北部地區最大的「歌仔戲窟」[1]。宮廟建築有大量的剪黏、對場作、壁畫,人才高手不乏三重的子弟[2]。更別說再加上大量的工業化、家庭即工廠,讓三重累積出許多製作各種產品外觀造型的高手。相較於廟堂之上的藝術型態,庶民藝術的方式迥然不同:必須是深刻結合在常民社會的生活中,在用途、型態和目的限制下,發揮其藝術性。

 

三重社區大學著眼於廣受地方民眾歡迎的藝能課程佔全校課程相當大的比例,因此自2007年起便將學期末的成果發表(靜態展)推至校外,讓展出活動成為三重一項公開的藝術展出活動。轉型成【三重藝文祭】之後,更成為其中最重要的一項主題活動。每年的三重藝文祭靜態藝術展,皆是為期最長、展演內容最多、動員人力最高的一項重大活動。

 

無論這樣高度整合的展出是選擇在三重的哪個展演空間舉行,整個展區因為受到有限的空間限制,能夠展出的作品數相當有限,但仍然規劃了七個主題區:畫展、攝影展、花藝展、手工藝展、電影小講堂、紀念品區,以及假日的創意市集。每個空間小巧卻不失質感,順著動線慢慢瀏覽,甚至花上一整天也能賞玩得意猶未盡。每年展覽都會開放三重各界人士參加作品展出,希望能拋磚引玉,讓更多人注意到三重的文化產業是值得耕耘、投資的璞玉。尤其是在這個展覽裡,特別建議來欣賞的人都能稍微對三重的文史做一點點事先的功課。搭配著故事來走一趟,所有的滋味都鮮活起來了呢!



[1] 〈三重的歌仔戲〉,《戀戀三重埔系列二-三重唱片業、戲院、影歌星史》,新北市三重區公所編印,2009
[2] 參閱維基百科「先嗇宮」詞條。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88%E5%97%87%E5%AE%AE

隱身巷弄達人—篆刻大師劉國棟


隱身巷弄達人篆刻大師劉國棟

 

大隱 隱於市

 

職人,是日本的用語,用來尊稱以手工技巧傳承傳統技藝的專業人士,在機器化的時代,日本人對職人等級的師父可以說是畢恭畢敬,而在三重,也有一位專研刻印三十多年的職人,就隱身在重新路上的小店舖內。

 

謙虛,是做人的第一守則

 

雋古齋,是這間店舖的名字,店內放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印章,此外也有許多臨摹帖,算是半路出家的劉國棟老師,高中讀的是美工,之後經歷幾年的設計工作,甚至還擺起彩卷行,但在當兵同袍的教導下,毅然決然的走入學習篆刻這條路,而後歷經多年不畏風雨向王北岳老師拜師學習後,才得到老師的認可收為弟子,並賜予子崧的稱號。

 

無冕而居,怡然自得

 

生性不愛與人爭名奪利的劉國棟老師,多年來不角逐各項篆刻競賽,他認為那些都是虛名,雖然參賽可以讓人快速成長,但得失心會扭曲他對美的經營,所以即便他未參加競賽,卻一直有大小展覽邀約,2009群英會展也由李乾隆市長推薦參展,就可以知道這三十多年的功力並非一朝一夕。

 

七公分的天地,竟能雕上478

 
劉國棟老師的作品很多,其中這僅在七公分印面印身上刻有行書及小篆共478字的作品,是他入選第42屆全省美展的傑作,有多麼精細,就要等你來當場品味,劉國棟老師平時話不多,但聊起篆刻卻頭頭是道,原來小小的印章也有這麼多的學問,有空,不妨來拜訪劉國棟老師,相信視野會更加海闊天空。

2013年6月18日 星期二

諸神與人的狂歡-藝文遶境踩街嘉年華

諸神與人的狂歡-藝文遶境踩街嘉年華





直到現在,隨意提起一段講各地特色的順口溜:「北投~洗溫泉,大溪~呷豆干;鶯歌~燒碗盤;三重埔~……」在三重的人幾乎都會接著說:「出鱸鰻」!當然不是指出產這種野味,而是說三重埔盛產流氓的意思。

這就是大家對三重埔的刻板印象。其實在繁華富裕的都市裡,聚集許多爭逐利益者,本是天經地義;在民主法治觀念淺薄的社會裡,爭奪利益的方式更是直白。不過就算是歐美法治精神較成熟的國家,倫敦、巴黎、紐約、義大利的黑道並不會比較遜色。

然而三重埔吸引各種勢力競相爭逐的原因,卻不常被重視或提起。為什麼呢?

三重埔的好萊塢形成和極盛時期,跟三重埔大拜拜牽動全台動員的時段重疊,正是台灣經濟起飛、三重埔大量聚集來自全國的農村勞動人口的時候。三重的經濟昌盛,每年無論先來後到的三重人都會利用神農大帝誕辰拜拜這天,準備豐盛流水席來分享親友。其實全台灣各地都會有自己的大拜拜;而當年的三重大拜拜卻能人潮塞爆全城、撼動全國。那段輝煌的歷史卻在三重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甚至可說是光榮感也不為過:全城自發由下而上成就一項轟動全國的集體盛事,在當時的年代,這規模之盛大,就算同時間的巴西嘉年華恐怕也未必能比得上!

三重人的熱情,真像是匯聚了台灣人集體能量的寫照啊!熱情、真誠、謙卑、包容。在南來北往五路十色的都市裡,彼此不同難免摩擦,必要時立刻能仗義相助、情義相挺;離鄉奮鬥靠自己打拼很辛苦,但無論有沒有賺大錢,也一定會每年藉由五穀大帝生日這天表達對諸神及四方的感謝,並且掏心掏肺的分享。多麼令人動容的一個城市啊!把台灣人精神特質整個濃縮在這裡,一次呈現。

只是這樣的盛況,在政治氣氛非常緊張的當時,是會震動到當權者的敏感神經的。李丁園的短篇小說中曾提到一段:
「那是有原因的。五0年代中期,台灣掀起一股懷日風潮,不但電影﹐而且唱片市場也充斥日本曲調的台語歌。為了方便統治﹐國民黨政府於五十年代開始在全台灣強力實施大中國文化的教育政策。台灣人的懷日情節更使國民黨政府振振有詞藉禁止日本影片﹑限制日貨等政策中﹐加速對台灣文化的摧殘。在這大中國文化的壓迫大環境下﹐媒體及教育充斥輕視台語﹑台語歌﹑台語藝人等有關台灣文化的論調。三重臨近台北﹐市內民眾幾乎都是講台語﹐黑手的工人保持農家宗教文化習俗﹐皆被打壓﹐連每年熱鬧的”四月廿五、三重大拜拜”也被宣傳視為低級迷信。結果塑造三重是文化沙漠,沒水準的印象。而事實上﹐三重這個地方有的豐富歷史人文。」他說明蔣政權對台灣文化的壓迫。"-李丁園,《可敬的三重埔歌舞女郎》



事實上,在三重區公所今年才出版的《戀戀三重埔系列五 -三重鎮市長紀事》裡也提到了三重大拜拜是如何消失的原因:一面祭出查宴席稅、拒絕客人來吃拜拜,另一面以媒體形塑三重人鋪張浪費的形象,全力壓制三重大拜拜每年全國大動員的驚人實力。


「陳進炮當選第五屆市長後,到南投中興新村省政府訓練團講習,曾被省主席黃杰召見指示:若三重埔大拜拜能改善,省政府就會特別補助建設經費,當時陳市長回來後曾與先嗇宮董事長連清傳先生商議大力推動、改善。 
後來大拜拜很快就消失的原因,和當時市長陳進炮配合省政府的大力取締有關。鑒於三重大拜拜過於鋪張浪費、當時估算:一次大拜拜吃掉一條中興橋,也影響治安環境,省政府當時曾為此規定扣徵獨特的「宴席稅」,當時規定擺桌宴三桌以上時民眾就得扣繳宴席稅。三重市公所財政課曾動員整個財政課同仁出動到各地尋找扣稅機會,以增加市公所地方稅收。當時,陳進炮市長就曾命令在台北橋三重這邊的橋頭搭巨型白布,上面寫著「平常歡迎來三重做客,四月二十五日不歡迎來」,如此連續兩、三年搭白布「拒絕賓客」。陳市長的這一招,加上時代環境變遷、市民也很厭惡大拜拜帶來的困擾,果然三重大拜拜竟然很快地成為明日黃花的故事了,在這位過去三重財政大臣的心目中,陳進炮扮演重要的中止者角色。」(三重鎮市長紀事,p.84)



三重被冠上「黑道、奢侈、低俗」的形象,歷史痕跡斑斑;任何頌揚、盛讚三重的文化成就卻沒有機會登上殿堂。三重區公所出版的《戀戀三重埔》系列,很盡力地在記憶凋零前趕緊抓住的浮光掠影;指縫間流失的璀璨成就恐怕還不知凡幾。

自從2009年起,地方上開始有一群人想透過合作的力量,用活潑的庶民藝文方式為三重展開一場獨特的「文藝復興運動 」來改變外界對三重的負面印象。三重社區大學由於每年學員眾多,學生又幾乎是居住三重蘆洲的成年民眾、社會中堅,每學期結束都會為三重及蘆洲所有校區的師生,安排一場大型的聯合成果發表;由於學員展現的藝文能量相當豐沛,三重社大更加積極地設法讓「學員的成果展」更進一步成為可以對三重產生貢獻的「引玉磚」。2009年,三重社大舉辦的藝文博覽會正式定名為【三重藝文祭】,同時增加推出「踩街活動」,模仿台灣早期戲劇或電影演出前的遊街宣傳,讓民眾帶著道具傳單、裝扮自己,歡樂踩街陣容果然引起注意。這項新的活動設計,也有著讓三重動起來的期待,藉由簡單的參與規則,讓每個社團、每個社區都能輕易的組隊加入、展現自己特色。


就像是往年轟動全台的「三重埔大拜拜」內涵一樣:只要有心,每個人都能盡情地把自己最好最澎湃的心意呈現出來,不必靠誰下令、不是配合動員。三重社區大學希望創造新的表現場域,透過集體參與的力量,讓「三重大拜拜」的謙卑、謝天、包容的精神,得以再次透過集合式的藝文饗宴展現出來。


到了2010年,踩街活動正式定名為【藝文遶境】踩街嘉年華,想要透過創新的活潑型態,將三重埔過去值得驕傲的精神接續下去。參加的團體更加豐富多樣,使得三重社大拋磚引玉的期待達成了功效。儘管社會上仍有許多人對「遶境」、「陣頭」抱持偏執的看法而有所反感,但三重社區大學仍然希望能盡力為台灣土地留下不只文化記憶,還希望能使傳統文化重新獲得生存空間,得到新的生命為台灣的獨特美好傳承下去 。

阮要來去台北打拼!


阮要來去台北打拼!
-淺談三重工業發展





文/蔡棟雄

 

細數上述台灣工業史的「世界第一」成就,在台灣北部的三重市,這個自光復後開始繁盛的工業城市,每戰必役,功不可沒。「三重工業史」,在「台灣工業史」內佔有舉足輕重的一頁。

 

台灣的樟腦產量早在19世紀曾是世界第一,依據相關資料:19601970年代,台灣的鞋業、雨傘、玩具、成衣都是全世界最大產量輸出地,1980年代台灣產業又以太陽眼鏡、帽子、自行車、網球拍、螺絲帽,聖誕燈外銷稱霸全球;1990年代滑鼠、絲織布、縫紉機、電動小馬達、光碟片、積體電路興起稱王,2000年代筆記型電腦、玻璃纖維、主機板、電動自行車、數據機也為台灣掙得世界第一頭銜。

 

早在日治前,三重埔是很單純的農業生產地,廣植蔬菜,僅有少數的手工業及輕工業,直到日治時期日本總督府為扶植日本企業及供應日本內地需求,才擴大這些工業的規模,但當時在三重的輕工業仍以農產食品加工為主,如大量需求的民生用品製麵條、製冰、製糖果類等傳統社會日常生活食品的簡單加工與製造,工業機能則仍未興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三重市的重工業才開始有了發展契機。可是這時,本地以經營重工業的三重民眾均受到日本政府嚴格管控,而所製工業產品也僅是粗製或半製品、及零件製造與機器製造等,直到二次世界大戰,日人為提供日軍南洋所需軍備,開始擴大發展本地之重工業,日軍為防盟軍轟炸首都,將台北市很多重工業集結於三重一地,以就近提供戰時所需。從此,台灣光復後,機械等製造業發展突飛猛進,成為台北市工商發展的最主要腹地。在台北市總督府外圍的三重埔就很自然地成為日本政府工業的搖籃了,三重的機器產品製造工業,很快地脫離過去配合農業需要而生產的副產業,成長甚速。

 

民國36年民營小工廠開始在三重設鎮時興起,到了後來,民國51年三重成為縣轄市後,小工廠數更呈幾何般的增加,主要從事家庭式修護各產業機械設備,藉著南北縱貫公路之便,外地人大量湧入三重居住與就業,很多三重市的黑手來自全省,民國67年中山高速公路全線通車後,交通更為便利,這是三重很快成為台北縣第一工業城市的主因。

 

三重位處通衢、交通便捷、平易的經濟生活,是人口遽增、工業發展迅速之主因。而另一項人口大增,提供工業人力源源不絕的因素是:民國38年國民政府遷台後,為台灣引進約百萬人口,亦帶來充沛的資金及技術人才,彼時三重人口也跟著遽增,且因鄰近台北都會區,受到都會發展的影響極為明顯,復以三重位於西部縱貫公路要衝,鄰近經濟金融中心的北市,籌措資金融通靈活方便,又有龐大勞力市場,電力與地下水源動力供應充足,低廉的土地吸引許多需地面積較大的工廠來此建廠設廠,在得天獨厚條件下,三重市成為了台灣工業的重鎮。然而,漸漸地,三重市都市建設改善、人口密集,一些早期在三重創立的老牌工廠,亦隨著近代都會轉型之際,限制於廠房與廠地發展不足,且現代環保意識抬頭,它們多半已遷移出三重市了。

 

回頭往昔,台北橋頭地區(含重新路一段、三和路一段)、中央南北路一帶,曾是二重埔頂崁工業區尚未興起前,三重地區最熱鬧的工業地區。這一帶工廠的員工成千上萬,這裡有無數的的純樸員工為生活奔波,人群穿流交織,有汗水,亦有快樂,在環保意識尚未抬頭之前,工廠機器聲有時二十四小時隆隆不息,附近商家商機無限,重新路上的大小店面生意滾滾這就是最早期,在日治時期結束後,三重市最熱鬧的工業與商業發展地方的素描。曾經,台北橋頭的重新路一段,開啟了三重工業史的第一頁,重新路一段橋頭銜接台北市,是三重埔最早出現的工廠跡象,台灣光復後橋頭便出現幾間知名工廠,現在仍有後代經營者繼續在原址堅守崗位。

 

日治末期到光復初期,三重市的工業「重鎮」都集中在離台北橋頭很近的中央南、北路上,中央路是早期三重市大工廠本營,工人數量可觀,貨車川流不息;大量的工廠員工造就了無限商機,亦給地方帶來不少的繁榮。早期的三重市,除了台北橋頭邊的福德南路上的「三槍牌」中興紡織廠與國光鐵工廠、重新路上的台灣伸鐵與慶祥棉織廠、永豐化學廠、正義南路底的香水會社、大同南路底的番仔火會社等外,就屬中央南北路上的大工廠集中林立,特別多。中央南北路上的工廠史,可說是頂崁工業區建立之前,較具規模的一部三重埔早期工業史。

 

位於光復路上的二重頂崁工業區,是政府於民國52年編訂的工業區,亦是台北縣第一個開發的工業區。三重頂崁工業區有過一段光輝歲月,開發完成當時,共可容納40家工廠,創造就業機會,奠定三重市工業基礎,知名工廠先後進駐頂崁工業區。民國80年由於經濟的發展及社會的變遷,使得傳統工業亦面臨了轉型及技術提升的問題,部分工廠因而將原來投入之事業結束而將工廠土地出租予其他工廠使用,或將工廠土地與建設公司合作建成廠辦大樓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太平洋電線電纜公司與湯城建設合作。由於工業區的轉型成功,增加了工作機會,帶動了經濟發展,各金融機構紛紛進駐,民國85年以來該地區即成立有人營運之分行或簡易分行七、八家,僅光復路70號至興德路五百公尺半徑內,於民國92年至93年間即增設五間銀行。

 
過去的三重大小工廠林立大街小巷,無數活絡的中小企業與各巷道間零散的家庭式小工廠,彈性又富機動性,密切配合的經營形態,是往日三重市產業的主要特色之一,無論紡織、成衣、塑膠製品、金屬製品、機械設備、電子電器的中下游加工廠,這些中小企業既主動又機動地接洽國內廠商,或透過貿易商出口製品,甚致可直接接洽國外買主,他們組合國內廉價勞工,少部份的機械設備,就以簡單的加工製造輕工業產品滿足了國外買主需求,是台灣賺取外匯的功臣,是真的「台灣的經濟奇蹟」。直至民國80年代產業外移速度加快,游擊戰式的「客廳即工廠」經營型態逐漸淡化,隨著三重城市商業機能加強,原有的一些工廠廠房陸續被拆除重建,只剩下了幾遭遺忘的老舊的頂崁工業區,也在政府主導下成為一更新的工商綜合區、工業廠辦、工業住宅、大型購物中心等的工商業發展象徵,一棟棟地興建起來,三重的工業史正逐漸由老舊的家庭式中小型工廠規格,浴火重生,邁向現代的工商業城市之林,令人耳目一新。三重市的工業正積極地朝向精密工業之途發展,偏重於勞心的商業與服務業興起,三重市內商業店面經營點線面遍佈,本市的社區、商圈不斷形成與增加,這是三重工業史上一個重大轉變。


延伸閱讀:戀戀三重埔系列三:三重工業史

台灣有個好萊塢

台灣有個好萊塢

石計生[1]



 
本文從三張地圖,探討三重作為「臺灣好萊塢」的影歌娛樂產業的發展歷史。我們之所以把三重和臺北一起所構成的大臺北地區稱為「臺灣好萊塢」,和美國好萊塢(Hollywood)比起來,除了都有大量音樂影視產業聚集外,也因為與臺北市一河之隔的三重,地理位置上很像美國好萊塢位於主要大城洛杉磯(Los Angles)的郊區,同樣是大臺北區與大洛杉磯的一部份,而且都經過一段發展過程。好萊塢的人口在1990年就已經達到3486萬人的規模,而三重的早期,從圖一的昭和十年大窪四郎所繪製的「大臺北鳥瞰圖」(局部圖),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三重埔,相對於臺北橋另一岸的屋舍林立繁榮的臺北,是一個隸屬於新莊郡鷺洲庄簡陋的小地方。從日治時期的隸屬於新莊郡鷺洲庄的三重埔,到戰後從蘆洲獨立出來成為三重鎮、升格為三重市,至現在的擁有39萬人口的新北市三重區,這行政區域劃分與名稱變化,記錄了因為人口不斷成長的升格過程。人口的增加與臺北橋、中山高速公路的興建,是三重成為「臺灣好萊塢」的重要基礎條件。臺北橋,日治時期日本政府改建清朝劉銘傳的臺北大橋(木橋)為鐵橋後,三重埔就因為提供臺北市大稻埕茶葉製作所需的茶花而被納入整個大臺北經濟區的範圍。日治時代,水運對三重來講比較次要,臺北橋搭建完成以後,它是新竹、桃園(規仔崙)經三重進入臺北的要道,所以這條橋對三重市發展非常重要。
 

圖一、大臺北鳥瞰圖(局部圖,昭和十年,為慶祝日本始政四十週年的臺灣博覽會繪製,作者:大窪四郎,東吳大學社會地理資訊系統(SocGIS)中心收藏)


 
戰後與臺北橋相連結的,是包括三重的主要幹道:重新路、三和路和正義北路等公路的興建。重新、三和這兩條主要幹路,架構了以後三重路線都是以這個公路為主,所以公路對三重的影歌娛樂產業很有關係。1978年中山高速公路的全面通車,三重有一個匝道可以讓南北人口流動得以聚集,加速了三重發展。圖二左邊的「三重市工業與媒體或娛樂事業總圖」,清楚顯示三重影歌娛樂產業的唱片行工廠與戲院的實際位置就主要分佈在三和路與重新路沿線,也包括正義北路,而中山高速公路的匝道下來後,就更容易將中南部的人潮帶入這幾條三重主要幹道。而三重的工業空間分佈從左圖直接觀察集中區域是在中央南路、中央北路和重新路上,三和路亦有一些。圖二之右圖「三重市工業與媒體或娛樂事業密度圖」:其中工業密度比媒體或娛樂事業密度在空間位置上較為離散,但基本上不離三和路、重新路、中央南北路和正義北路沿線;特別是媒體或娛樂事業密度是以臺北橋為頂點,中央南北路為邊界的類似「三角洲」的「臺灣好萊塢」娛樂密集區域。












(右:三重市工業與媒體或娛樂事業密度圖)

(左:三重市工業與媒體或娛樂事業總圖)

圖二、三重市工業與媒體或娛樂事業總圖與密度圖

           
圖三顯示,1950-70大臺北媒介迴路分佈的唱片行工廠,真正空間聚集地是在三重,它可以說是這個流行帶「媒介迴路」的最重要根據地,以工廠製作產出的唱片發行至臺北乃至全臺灣,沒有了三重,臺北也無法成為「台灣好萊塢」的展演舞台之一。而三重能再現1950-70年間三重與臺北構成的大臺北娛樂產業傳播,是因為形成一種學者瓊斯(A. Jones)所謂的「媒介迴路」(media loop)之故:以上海為研究對象,都市作為流行的環境,其流傳途徑則包括電影歌曲à樂譜集結成歌集或電影雜誌à錄製成唱片電臺演唱或播放à然後由舞廳歌廳的歌女獻唱,形成的影音傳播的媒介迴路。和上海不同的 是,三重作為「台灣好萊塢」,戰後初期其影歌娛樂產業傳播是「五個連體」:廣播電台、那卡西、歌舞廳、戲院(唱片工廠連帶)與電視台。廣播電台方面,1950年代中期後,唱片公司流行與廣播電台合作打歌。1959年三重的著名電台包括中華、天南電台等與唱片行工廠鳳鳴、寶島和台聲等合辦「黃國隆音樂大會」,由廣播明星宋我人登台,轟動全台。台灣唱片老闆劉瑞發也認為前電視時代(1950-60年左右)主要靠廣播電台打歌宣傳,而且那卡西與臺北圓環賣歌本兼教唱是娛樂的重要傳播來源。歌舞廳、戲院方面,三重的戲院(兼有歌舞廳與電影院功能)有包括著名的天台、金都和金國等十餘家,主要是以放映二輪電影為主。唱片行工廠部分是三重市的聚集特色之一,佐證於《台灣省統計提要》資料,1967年三重市唱片行工廠占全台的七成,為空間分布上之最密集,大多集中於三重市的中、南區菜寮一帶,尤其以短短的光明路最為興盛,最多時約有近十家唱片行工廠。三重唱片工廠,根據台灣省政府建設廳的檔案資料顯示:如中外、鈴鈴、鳴鳳、惠美、第一、大同、皇冠、泰利、龍鳳、神鷹、國際和國賓等唱片廠等,其他還有知名大廠如大王、女王、鐘聲、麗歌、華聲、台聲、歌林、五龍、電塔、合眾、中美、黑貓、東方、東昇、巨世、金像、金大炮、龍虎等皆發跡於三重。1957年後,三重本土唱片業不只是灌錄流行歌曲唱片,還包括笑魁劇(電塔唱片歐雲龍)、誦經(鳴鳳唱片)、傳統地方戲劇、平劇(女王唱片)、輕音樂、黃梅調和土風舞等唱片。

而三重住過的著名台灣歌謠方面人物非常多,如圖三也顯示,包括傑出歌星洪一峰、陳芬蘭(兩者同時是著名的臺語片電影明星)、林英美和劉素娥;作詞作(編)曲家林禮涵,葉俊麟等。陳芬蘭的父親是鐵匠與洪一峰、葉俊麟住很近,靠近中央北路以便請益音樂的例子,也可佐證三重作為「臺灣好萊塢」的明星聚集效應。從圖三空間考據,三重經由臺北橋的聯繫臺北所形成的區塊裡,基本上把1960年代台灣歌謠的最好的歌星:洪一峰 ,紀露霞,陳芬蘭和林英美等;與最好的作詞作()曲家:李臨秋,林禮涵和葉俊麟等的住家連成一氣,也把台灣歌謠的黃金時代打造出來,形成台灣流行音樂史裡一個難得一見的空間連帶,彰顯了三重作為「臺灣好萊塢」的音樂歌曲工業興盛繁榮一面。1962年台灣電視公司成立,其「群星會」、「寶島之聲」等歌唱節目很受歡迎,也刺激著台灣本土唱片的製作,逐漸脫離翻版代工。電影戲院方面,1965年後,三重唱片公司開始介入臺語電影製作。雷虎,電塔與金馬等唱片公司擴編成立製作公司。如金馬唱片拍攝洪一峰主演的《孤星淚》,電塔唱片拍攝陳芬蘭主演主唱的《孝女的願望》。雷虎唱片影業公司拍攝由黃西田,郭大誠等主唱的《天下一大笑》(德榮公司出品)。1966年電塔唱片拍攝《糊塗醫生》,這些也彰顯了三重作為「臺灣好萊塢」的特別是臺語為中心的影視工業興盛繁榮一面。

 

 



圖三、1950-1970大臺北媒介迴路分布總圖
(東吳大學社會地理資訊系統(SocGIS)中心繪製,2009)

 
總的來說,本文從地圖探究了三重作為「臺灣好萊塢」的影歌娛樂產業的基礎與發展,時間軸上屬於戰後的1950-70年代。從戰後台灣媒體的發展來看,60年代日本戰敗撤出台灣後,台灣本土的唱片工業處於真空狀態,影歌娛樂的傳播「媒介迴路」其實是收音機的普及,廣播電台是重要傳播唱片行工廠出品的歌曲的媒介,電影和歌舞廳都是共同作用著。在人口增長與交通便利的有利因素下,三重聚集大量影歌星和唱片與電影公司,其中最顯著的數十家的唱片行工廠的繁榮興盛景象,隨著電視等新興媒體興起的國語主流,唱片行規模小而多的競爭淘汰,臺灣歌謠在1980年代後日漸沒落,這些唱片行工廠與舞廳也逐漸消失在大臺北地區的音樂地圖上了。雖然如此,三重作為「臺灣好萊塢」的影歌娛樂產業仍然在臺灣娛樂產業歷史上顯得璀璨動人,光耀無比。相信我們若能繼往開來,未來再造三重成為臺灣永遠的好萊塢,亦非難事,讓我們一起將此夢想實現!





[1]東吳大學社會系教授,南京大學客座教授。Email: cstone@scu.edu.tw

2013年6月4日 星期二

奔跑吧!三重埔



2013三重藝文祭慢跑活動

響應行政院教育部體育署"打造運動島計畫""樂活計畫",配合新北市政府"運動樂活-健康新北市""365玩運動計畫"落實全民體育政策,推動社區、學校、人民團體...等,秉持著活力健康城市概念,期盼在慢跑的歡樂中增加親子互動及人際關係,且掀起國內休閒運動風潮,豐富我們的生活、精彩我們的人生,以達到"樂在運動~活得健康"創造市民健康幸福新生活!
隨著新科技時代的來臨,以嶄新的廣宣與多元化的系列活動:體育也能很藝術,把健康城市的概念,帶入三重藝文祭的活動系列裡,透過5公里的慢跑,讓大家認識自己家鄉的人文環境,更進一步達到推廣『三重藝文祭』的效應!

活動時間:102年7月21日(星期日)上午6:20起跑
活動地點:疏洪運動公園(新北橋下起跑)
報名日期:自即日起至102年6月25日(星期二)下午5點止。
報名地點:三重區中正北路特2號    電話:(02)2981-7739